天安門廣場
要進入天安門廣場可真不容易,我第一次試圖進入天安門廣場是從前門地鐵站下車,在那裏我走遍了地下道,每個前往天安門廣場的通道都只出不進,後來才知道只能從地鐵天安門西或東繞進廣場。
天安門廣場
要進入天安門廣場可真不容易,我第一次試圖進入天安門廣場是從前門地鐵站下車,在那裏我走遍了地下道,每個前往天安門廣場的通道都只出不進,後來才知道只能從地鐵天安門西或東繞進廣場。
原來萬年青可以吃
今天是我在北京的第一天,沒有甚麼特別的,只覺得悠閒自在。樂樂告訴我,她對一個城市的感覺,建立在味道上,每個城市都有它特別的味道。細細品聞後,北京真的有它獨特的味道,以後只要下飛機,深呼吸一口氣,就知道自己到達北京了。有點臭臭的,夾雜著些沙塵味,這就是北京。
在大陸旅遊,我一直都是用沙發客住在當地人家,或是參團時和大陸人共室,雖然沒有高級的旅館SPA,更沒有美味的餐點,但我和數十位在地人聊天的時數,到真讓我越來越了解大陸人,到大陸四次,每次跟在地人聊天,都能發現更多文化思想上的差異,而大陸人對台灣人的疑問,總不出那十多個問題,朋友總告訴我,趕快整理成文件,以後再有人問,就直接請他參考以下資料,若有問題再發問。
很多台灣人到了大陸,不是喜歡入鄉隨俗,操著四不像的當地口音,就是喜歡聲稱自己是福建人,而滷蛋飄則兩者都試過,但效果不彰。
在上海時,有一次在老半齋吃飯,一位當地人問我從哪裡來,我突發奇想的回答:"福建",結果她熱情的問我:"現在福建有米線吃了嗎?"我心想完蛋了,要被抓包了,只能硬著頭皮回她:"有阿!"她回答我:"現在有了阿!之前去都沒看到米線呢!"接著,我就不敢繼續說話了,擔心多說任何一個字,就會被抓包。從這之後,我就不再假裝自己是福建人了。
這次從中國回來,被介紹"大陸瘋台灣"的一期商業周刊(以下簡稱商周)吸引,順手翻開,沒想到越看越入迷,連連點頭嘆是,文章中許多現象與我兩年來前往大陸所見所聞相似。商周中以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為主,講述大陸人對台灣文化的認知、對台灣產品的印象及台商在大陸布局的策略等;商周採訪團隊足跡遍及北京、上海、武漢和西安,雖然我還沒去過武漢與西安,但在北京及上海對店舖的觀察,以及與當地人及外省來觀光的遊客對話的結果,真能看出台商在大陸各省的據點策略、大陸人相當認可台灣產品的品質,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:大陸人哈台劇!
~教堂。墓園。新關仔角~
以下提供到在吉隆坡必嚐美食, 馬來西亞有三大民族人民組成, 原生馬來人. 華人和印度人和部份娘惹, 尤其在吉隆坡, 三種人種都有, 不像檳城以華人為主, 麻六甲則有娘惹, 因此這裡的食物也特別豐富, 印度菜. 馬來菜及中國菜都有, 並融合了東南亞口味成為馬來西亞特色料理, 以下為吉隆坡必嚐美食參考: